最近不少朋友被中国电信9元155G套餐的广告吸引,这个价格看着确实诱人,但天上真会掉馅饼吗?咱们今天就把这个套餐掰开揉碎看明白。
一、价格便宜得离谱,小心钱包被套路
先说这个9块钱月租,营业厅随便买个冰淇淋套餐都得三十往上。按照运营商内部核算,流量成本每G要2毛6到3毛,155G光流量成本就得40块钱,这还没算通话和短信成本。这里头肯定有猫腻。
仔细看条款会发现三种常见套路:
套路类型 | 具体操作 |
---|---|
首月体验价 | 第一个月9块,第二个月直接涨到29-39元 |
优惠期限 | 6-24个月后恢复原价49元 |
捆绑消费 | 强制开通彩铃、云盘等收费服务 |
有用户算过账,首充100元话费分5个月返还,看似前半年每月9元,实际次年费用直接翻倍到49元,两年下来总花费要588元。这比直接办正规套餐还贵。
二、155G流量水分大,实际到手打三折
流量构成这里头门道最多。广告里说的155G流量,其实分三六九等:
- 通用流量:通常只有5-30G,仅限夜间使用
- 定向流量:占大头的120-150G,限定15款APP
- 限速流量:超过95G直接断网或限速到1Mbps
举个例子,你刷抖音能用定向流量,但看淘宝直播就得用通用流量。实测数据显示,普通用户每月实际能用的有效流量也就50G左右。要是喜欢刷短视频,可能半个月就把通用流量用完了。
三、合约条款埋暗雷,想退订难于上青天
办理时说的"无合约期"多半是忽悠。有用户反映套餐里藏着24个月合约期,提前取消要交违约金。更坑的是有些卡其实是物联卡,官方渠道根本查不到套餐详情。
遇到问题想投诉更麻烦,三大运营商客服都是各管各的。有用户投诉到工信部,结果发现销售方是第三方代理商,运营商根本不认账。
四、哪些人适合办这种卡?
也不是说这卡完全不能用,适合以下三种情况:
- 短期过渡用户(6个月内要换套餐的)
- 双卡手机用户(专门用来刷指定APP)
- 流量需求波动大的(比如学生放假期间)
但要注意三点:提前问清楚流量构成、确认优惠期限、保留办理时的聊天记录。最重要的是别往卡里充太多钱,建议首次充值不超过50元。
说到底,9元套餐就是个"钩子产品",主要用来吸引新用户。真想长期用流量,还是选29元以上的正规套餐更靠谱。毕竟老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贪小便宜容易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