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开手机营业厅或走进联通营业厅,总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套餐。有29元10G流量的,有99元不限量通话的,但不少人发现:明明其他运营商把宽带和手机套餐绑着卖,怎么联通的很多套餐里偏偏不带宽带?这事儿乍看挺奇怪,但细想其实藏着运营商的市场策略。
一、套餐设计的底层逻辑
运营商推套餐就像饭店配套餐饭,核心原则就三条:成本可控、用户分层、利润最大化。拿最常见的99元套餐来说,如果硬塞进100M宽带,光宽带设备的维护成本就能吃掉大半利润。2023年行业数据显示,单条宽带年维护成本约80-120元,这笔账运营商算得比谁都清楚。
(1)用户分群精准营销
联通把用户分成四类:学生党、打工族、家庭户、商务客。年轻群体更看重流量,家庭用户需要宽带,这种分类法在套餐设计上体现得很直白。比如校园套餐突出视频会员,全家套餐才打包宽带,这就是典型的"各取所需"。
用户类型 | 核心需求 | 典型套餐 |
---|---|---|
学生 | 大流量+社交权益 | 学霸卡39元/月 |
上班族 | 全国通话+云存储 | 畅享卡89元/月 |
家庭用户 | 宽带+多终端共享 | 全家福129元/月 |
(2)价格锚定效应
不带宽带的套餐其实是个"价格诱饵"。当用户看到79元套餐时,再对比带宽带的129元套餐,心理上会觉得后者更划算。这种套路在商场促销常见,运营商用得炉火纯青。
二、宽带业务的特殊属性
宽带和手机服务看着都是通信业务,实际运作完全是两码事。装宽带要上门安装、布线调试,后期还有维修保障,这些线下服务可比手机套餐复杂多了。
(1)区域覆盖的硬伤
联通宽带覆盖率在南方明显弱于电信。在光纤没铺到的区域,硬推宽带套餐等于自找麻烦。所以他们更愿意在北方主推融合套餐,南方则主推纯通信套餐。
(2)装机成本转嫁难题
装机师傅上门一次成本约50元,如果用户用了三个月就销户,这笔钱铁定亏本。所以运营商更倾向把宽带放在高价套餐里,用长期合约锁住用户。
三、市场竞争的明争暗斗
中国移动靠着免费宽带疯狂抢市场,电信守着宽带老本行,联通夹在中间必须玩差异化。他们的策略很明确:用低价套餐抢用户基数,用增值服务赚利润。
(1)避免价格血拼
移动敢送宽带是因为用户基数大,摊薄了成本。联通要是跟风硬拼,财务报表会很难看。2022年财报显示,联通固网宽带收入占比仅18%,犯不着为这个赔本赚吆喝。
(2)聚焦5G新战场
现在运营商都在押注5G。联通把资源集中在5G基站建设和云服务上,单季度5G套餐用户增长能到8%,这比守着传统宽带生意更有想象力。
四、用户该怎么选套餐
普通用户记住三条就行:先看覆盖再比价,别被赠品迷花眼,合约期限要看清。家里有移动号码的,不妨试试"携号转网+宽带"的组合优惠;租房党选纯流量套餐更灵活;游戏玩家还是老实装电信宽带。
说到底,运营商套餐不带宽带不是疏漏,而是精心设计的商业策略。用户需要做的,就是看清自己的真实需求,别为用不上的服务买单。毕竟省下来的钱,够买多少杯奶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