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覆盖与建设成本差异
截至2023年,中国联通的4G基站总数约为110万个,而中国电信的4G基站数超过140万个。基站数量的差距直接影响信号覆盖范围——在偏远山区或人口稀疏区域,联通的网络覆盖成本更高。例如,在西藏某些县城,联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建设光缆传输系统。
项目 | 中国联通 | 中国电信 |
单基站覆盖人口 | 约800人 | 约650人 |
光纤铺设里程 | 380万公里 | 420万公里 |
历史债务包袱的影响
联通在3G时代采用国际主流的WCDMA标准,虽然技术先进,但当时建设成本比电信的CDMA2000高出约30%。这些历史投入至今仍在折旧摊销,间接推高了套餐价格。
二、用户规模带来的成本分摊差异
截至2023年6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达3.98亿,而联通为3.27亿。更大的用户基数意味着电信能将网络建设、运维成本分摊到更多用户身上。以5G网络建设为例,电信每新增百万用户对应的设备投入比联通低12%。
固移融合业务的优势
电信在宽带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宽带+手机」的捆绑套餐可通过固网业务补贴移动业务成本。相比之下,联通宽带用户规模仅为电信的70%,这种交叉补贴的空间较小。
三、品牌定位与服务差异
联通长期侧重中高端用户市场,其套餐设计中包含更多增值服务。例如,部分高价套餐包含国际漫游优先接入、机场贵宾厅服务等。而电信更注重大众市场,套餐设计偏重基础通信功能。
套餐服务对比(以128元档为例)服务项目 | 中国联通 | 中国电信 |
国内流量 | 30GB | 35GB |
国际漫游覆盖 | 200+国家 | 150+国家 |
专属客服 | 24小时人工 | 12小时人工 |
四、技术创新投入的差异
联通在5G独立组网(SA)上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达3.1%,高于电信的2.6%。这些投入虽然提升网络质量,但也需要资金回笼。其最新推出的智能网络切片技术,可实现游戏、视频等场景的专属通道保障,这类技术应用推高了运营成本。
物联网布局的影响
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联通已接入超过1.2亿物联网终端。这些行业应用需要更稳定的网络质量,相应的服务质量保障协议(SLA)增加了设备维护成本。
五、市场竞争策略的不同
电信采取「低价换市场」策略,在四川、云南等省份推出「村村享」扶贫套餐,这类政策性套餐得到地方政府补贴。而联通更多通过服务质量竞争,例如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5G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比电信快15%。
合作资源的差异
电信与广电共建共享5G网络,节省了约40%的基站建设费用。而联通与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更多聚焦在应用层面,这种合作模式对降低基础网络成本的作用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价格差异正在缩小。随着5G网络共建共享协议的推进,2023年联通电信已联合建设11万个5G基站。未来三年,双方在网络建设方面的协同效应可能使套餐价格趋于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