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套餐取消难?用户权益何在?

最近,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联通套餐取消难”,有人打了十几次客服电话还没解决问题,还有人发现合约到期后套餐自动续约。这些现象引发了一个核心问题:消费者花钱买服务,为什么连“退出自由”都成了奢侈品?

最近,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联通套餐取消难”,有人打了十几次客服电话还没解决问题,还有人发现合约到期后套餐自动续约。这些现象引发了一个核心问题:消费者花钱买服务,为什么连“退出自由”都成了奢侈品?

联通套餐取消难?用户权益何在?

一、取消套餐到底有多难?

根据消费者协会2023年公布的数据,通信服务投诉量已连续三年位居服务类投诉前三。具体到套餐取消问题,用户普遍遭遇三种障碍:

1. 迷宫式操作流程

线上取消入口隐蔽,App里至少要点击五次才能找到“退订”按钮。有用户反映:“取消选项藏在‘增值服务管理’的子菜单里,旁边还有三个诱导续费的弹窗。”

2. 客服话术阻击战

致电10010客服时,65%的用户会遇到“挽留三件套”:“当前套餐最优惠”“下月有更好活动”“需要去营业厅办理”。北京王女士的经历很典型:“我说要取消39元套餐,客服立即推荐59元套餐送流量,纠缠了20分钟才给办手续。”

3. 合约陷阱防不胜防
合约类型占比典型话术
购机合约42%“预存话费送手机,合约期36个月”
宽带绑定35%“享受优惠价必须绑定手机套餐”
自动续约23%“合约到期后自动延续原套餐”

二、用户权益被谁吃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消费者有自主选择权,但在实际操作中,三大运营商设置的障碍明显违背法律精神:

1. 知情权成摆设

郑州李先生在营业厅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用平板电脑快速划过长达12页的电子协议。“根本来不及看具体条款,工作人员催着签字,结果发现里面藏着两年合约期。”

2. 公平交易权受侵害

运营商利用格式合同设置不对等条款。例如某套餐协议中写明:“甲方有权单方面调整资费标准,乙方需在15日内提出异议否则视为同意。”这种条款让用户处于绝对被动地位。

三、破局之道在何处?

1. 个人维权四步走

① 保存所有业务办理凭证
② 拨打10015联通服务监督热线
③ 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提交证据
④ 涉及金额超5000元可向法院起诉

2. 企业需建立纠错机制

广东联通2023年推出的“套餐后悔期”值得借鉴:用户办理新套餐后7天内可无条件取消。这种机制既保障了企业利益,又给了消费者冷静期。

3. 监管要出硬招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最近要求运营商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提供纸质协议、必须标注重点条款、必须设置一键退订。这类强制性规定才能真正推动行业变革。

杭州张大爷的案例很有说服力。他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上传了通话录音和短信记录,5个工作日内就收到联通道歉并成功退订套餐。“原来不是不能办,就看较不较真。”张大爷这句话,道破了问题的关键。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