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用户发现,联通的套餐宣传单页上总写着“超大流量”“超低月租”,但实际办理后才发现账单金额和预期不符。这些套餐里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优惠和限制?咱们今天把话摊开来说。
一、藏在合同里的文字游戏
1.新老用户区别对待
很多写着“月租19元”的套餐,首页大字写着优惠力度,但角落小字标注“仅限新用户”。比如广东专属卡要求本地激活,老用户想办理还得先解除原有合约。有用户反映,自己用了五年的号码想换套餐,被告知必须预存300元才能享受同等优惠。
2.流量分三六九等
宣传页上“200G大流量”的说法容易让人误解,实际上包含通用流量、定向流量、闲时流量三种。某29元套餐包含的230G流量中,通用流量只有30G,剩下200G只能在特定视频APP使用。更要注意的是,部分赠送流量当月有效,没用完下月直接清零。
套餐名称 | 宣传总流量 | 实际通用流量 |
---|---|---|
9元畅爽卡 | 100GB | 20GB |
29元福鼎卡 | 230GB | 30GB |
(数据来源:2025年3月市场调研数据)
3.月租费会“自动升级”
某些套餐前三个月19元,从第四个月开始自动涨到39元。更隐蔽的是,有套餐写着“长期有效”,但合同里藏着“运营商有权单方面调整资费”的条款。去年就有用户投诉,用了半年的套餐突然每月多扣10元。
二、优惠活动的双面性
1.充值返现的猫腻
“充200送100”看起来划算,但赠送的话费要分10个月返还。如果中途欠费停机,剩余话费直接作废。某用户充了280元想拿100G流量,结果返现没到账,反而被开通了彩铃业务。
2.免费体验的续费陷阱
领取视频会员、云存储等免费权益时,很多人没注意默认勾选的“自动续费”。免费期结束后,每个月悄悄扣15-30元。有家长给孩子办的副卡,半年多扣了168元会员费。
3.合约机的隐藏成本
营业厅里“0元领手机”的广告吸引眼球,实际上要签2-3年合约。提前解约的话,599元的手机要赔800元违约金。手机本身还是定制版,预装20多个无法卸载的APP。
三、这些羊毛可以薅
1.长期有效的真优惠
仔细翻看套餐说明,带“永久有效”字样的才是真便宜。比如8元保号套餐含200M流量,适合备用卡;29元套餐包含5GB通用流量+100分钟通话,适合老年人。部分校园套餐毕业后可继续使用,39元享40GB流量。
2.叠加使用的隐藏福利
办理129元套餐的用户,可以免费添加两张副卡共享流量。有用户把父母的号码绑成副卡,全家通信费从每月200元降到150元。部分套餐赠送的宽带,其实可以移机到出租屋使用。
3.特殊人群专属福利
60岁以上老人办银龄卡,首年套餐费打五折;医护人员凭工作证,某些套餐额外送10GB流量。这些优惠不会主动推送,需要到营业厅当面验证身份才能办理。
四、避坑必备指南
三问营业员:优惠期多长?有没有违约金?通用流量多少?
三查APP:套餐说明、电子协议、历史账单
三不做:不扫不明二维码、不透露验证码、不签空白协议
最后提醒大家,任何套餐办理后都有15天反悔期。发现扣费异常立即拨打10010投诉,同时登录工信部网站提交申诉材料。记住,白纸黑字的协议才是维权的根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