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不少人吐槽,说联通的套餐越来越不划算了。作为普通消费者,咱们的钱都是辛苦赚来的,谁也不想当冤大头。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哪些联通套餐是真坑,哪些看着便宜实际吃亏。
一、这些套餐看着香,实际暗藏玄机
联通官网上挂着不少"超值优惠",比如标价59元的"畅享套餐",写着20GB流量加200分钟通话。但仔细看小字会发现:流量超过10GB就限速到1Mbps,这网速连刷短视频都卡。更坑的是必须签24个月合约,提前解约要赔剩余月份30%违约金。
1. 全家桶套餐的连环套
最近主推的"全家共享199元套餐",宣传说能带4张副卡。实际操作时才发现,副卡每月要收10元功能费,光这个每年就多花480元。送的宽带说是200M,其实晚上高峰期经常掉到50M以下,找客服只会收到"网络拥堵属正常现象"的模板回复。
套餐名称 | 标称内容 | 隐藏条款 |
---|---|---|
青春卡39元 | 15GB定向流量 | 仅限腾讯系APP,每日23点后失效 |
冰激凌129元 | 不限量套餐 | 超过40GB降速至3G网络 |
二、老用户不如狗的真相
很多老用户发现,同样的套餐内容,新用户能享受首年半价,老用户续约反而涨价。比如用了5年的99元套餐,到期后续约变成129元,客服只会建议"转更贵的新套餐"。有用户尝试携号转网,结果收到"赠送6个月视频会员"的挽留短信——早干嘛去了?
2. 升级套餐容易降级难
线下营业厅经常忽悠用户升级套餐,说"每月多20元流量翻倍"。等用户发现用不完想降档时,被告知要等合约到期,或者必须去指定营业厅办理。更过分的是有些套餐降档后,原先赠送的宽带、固话等服务会立即取消,还要收设备拆机费。
三、教你避开这些坑人套路
首先得学会看套餐详情页最下面的"资费说明",重点盯住限速阈值、合约期限、附加费用这三项。第二要定期查话费清单,有个用户发现莫名多了"彩铃保管箱"每月6元,一问才知道是两年前营业员偷偷开通的。
如果真遇上霸王条款,别急着认栽。直接打10015投诉,或者上工信部网站提交申诉。有用户被乱收398元宽带安装费,坚持投诉半个月后不仅退了钱,还获赔了三个月话费。
说到底,选套餐不能光看广告宣传,得拿出买菜砍价的精神头。现在三大运营商套路都差不多,咱们消费者得多长个心眼,毕竟省下来的钱买排骨吃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