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让用户心甘情愿选择联通的套餐,是每个市场人员都在琢磨的问题。说白了,用户想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划算”——既要价格合适,又要服务到位。联通要想在套餐销售上打个漂亮仗,得抓住几个关键点。
一、先把用户分清楚,别搞“一刀切”
现在满大街都是“29元100G”之类的广告,但真要让用户掏腰包,得先弄明白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咱们可以把用户分成几类来看:
1. 学生党:流量要够刷视频,通话时长倒无所谓,最好能绑定视频会员。比如推出“校园学霸卡”,每月50G定向流量(覆盖抖音、B站等),加送腾讯视频月卡,价格定在25元档,绝对能吸引宿舍楼里那群熬夜追剧的。
2. 上班族:要全国通用流量,还得有商务服务。比如“都市通勤套餐”可以设置80G全国流量+200分钟通话,搭配每月3次免费高铁贵宾厅权益,价格放在59元档,白领们开完会赶高铁时准能想起这个好。
3. 老年用户:大字版APP必须安排上,套餐内容要简单。直接搞个“银发暖心包”,10G流量+300分钟通话,送防诈提醒服务,价格卡在19元。别忘了让营业厅手把手教老人家用视频通话,服务到位了续费率自然高。
用户类型 | 核心需求 | 套餐设计要点 |
---|---|---|
学生群体 | 视频流量、娱乐权益 | 定向流量+视频会员 |
职场人士 | 全国流量、商务服务 | 大流量包+出行权益 |
老年用户 | 操作简便、防诈保障 | 语音套餐+安全服务 |
二、套餐要会“搭着卖”,别单打独斗
现在用户精着呢,光卖手机卡已经不够看了。得学会“套餐+”模式,把业务绑在一起卖:
家庭组合拳:主卡79元100G流量,副卡每月10元,共享流量池。再送条千兆宽带,绑定IPTV电视盒子。这么一算账,全家通信支出能从每月200多降到150以内,主妇们肯定乐意。
生态捆绑术:和智能硬件厂商搞联合套餐。比如买某品牌智能手表,加1元送联通专属eSIM套餐,既能帮厂商促销,又能拓展用户。
三、线上线下得唱双簧
营业厅不能光等着客上门,得主动出击。在商场搞个“5G体验角”,让用户现场测网速,玩云游戏。同时线上开直播,专门解答携号转网问题——记住要准备几个“对比计算器”,当场给用户算能省多少钱。
地推团队也别闲着,跑到企业园区搞“团办优惠”。10人起订,每人送100元话费,行政主管为了给员工谋福利,八成会答应。
四、促销要卡准时间点
开学季主攻校园市场,光贴海报不够。直接在新生报到处支个摊,现场办卡送脸盆——别笑,这玩意在宿舍里永远不嫌多。过年期间推“亲情号套餐”,帮在外打工的子女给老家父母办副卡,话费还能代缴。
碰上双十一也别跟电商硬刚,搞个“通信狂欢节”:老用户续约送京东卡,新用户首充50送50。记住优惠别玩虚的,实实在在让用户看得见好处。
五、服务才是续命的药
有些营业厅员工看见用户咨询携号转网就黑脸,这纯属犯傻。不如主动说:“哥您先别急,我给您做个资费分析,说不定有更合适的套餐。”真要留不住,也客客气气送走,保不准过半年人家又回来。
客服部门得设个“套餐医生”岗位,专门给用户做通信诊断。发现用户每月流量剩80G,就推荐降档套餐;要是经常超量,主动升级套餐还能落个好口碑。
六、数据要会“算账”
市场部不能光看新增用户数,得盯着这几个数:
用户平均在网时长(超过24个月算达标)
套餐变更频率(半年内没改套餐的才是真稳定)
增值业务渗透率(比如有多少人同时办了宽带)
每周把各渠道转化率拉出来比一比,哪个营业厅线下转化率掉到10%以下,店长就该去培训了。线上直播要是带不来5%的办卡量,赶紧换主播。
七、长远得养“习惯”
给每个用户建个通信档案,生日当天送500M流量,过年发个定制拜年视频。搞个“网龄勋章”体系,十年老用户送免费宽带升级,让忠实用户有面子。
说到底,卖套餐不是一锤子买卖。得让用户觉得联通懂他需要,用着省心,换别家反而麻烦。把这几点踏踏实实做好,市场份额自然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