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联通手机卡用户发现,自己明明没干坏事,发短信突然就被封了。有人给亲戚朋友发节日祝福被封,有人做生意群发促销信息被封,甚至有人刚换新手机卡没两天就被限制短信功能。这事儿闹心归闹心,但背后确实有套复杂的运行逻辑。
一、国家重拳整治垃圾短信
2012年工信部出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白纸黑字写着每天个人用户发短信超100条、企业用户超500条就得重点监控。2021年公安部搞"净网行动",三大运营商配合关停的异常号码超过200万个。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联通的后台系统全天候扫描,就跟过安检似的,但凡觉得你"行李可疑",立马扣下来查。
1.1 运营商的紧箍咒
联通每天处理几十亿条短信,人工审核根本不可能,全靠机器筛查。系统设置了三道防火墙:内容过滤、频率监控、接收方反馈。比如同时给50个陌生号码发"点击领红包"这种短信,十有八九会被拦截。
拦截类型 | 机器判定标准 |
---|---|
内容违规 | 包含贷款、赌博、中奖等敏感词 |
频率异常 | 1小时内发送超30条陌生号码 |
用户举报 | 单日被5人以上标记为骚扰 |
二、误伤好人的监测系统
北京张女士去年双十一给客户发优惠信息,连着发了80条就被停机。去营业厅理论,工作人员调出记录显示"同一模板短时间群发",这属于系统设定的高风险行为。后来虽然解封了,但耽误了生意。
2.1 机器也有犯傻时
现在的AI识别存在三个bug:第一分不清营销短信和诈骗短信,第二不会数熟人数量,第三对节日祝福短信过于敏感。比如你给50个微信好友发拜年短信,系统看到的只是50条带"红包""恭喜"字眼的信息往不同号码发。
三、用户自己踩的坑
郑州做微商的李老板,买了二手群发设备搞促销,结果新办的联通卡第三天就废了。后来才懂,这种设备发送信号不稳定,基站会判定为"伪基站行为"。
3.1 常见的作死操作
- 用老年手机连续转发养生文章
- 给客户群发带链接的电子名片
- 半夜三更还在发工作通知
四、黑产团伙的套路
诈骗分子现在玩出新花样:批量购买未实名联通卡,每张卡发20条诈骗短信就扔掉。这些卡被封他们根本不在乎,但正常用户要是买到这种"二手号",可能刚充话费就被牵连封号。
4.1 号码黑市的暗流
在某灰色平台,带短信功能的"白卡"能卖到200元/张。这些卡多数是冒用他人身份办理,等运营商发现异常时,骗子早带着钱跑路了。
说到底,短信被封就像过机场安检,规矩严了难免误伤。普通用户记住几个保命招:别用陌生设备登录、群发前分批次间隔发、重要通知搭配电话确认。真要碰上误封也别急,带上身份证去营业厅,只要证明不是恶意使用,基本都能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