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通信行业最受关注的改革,莫过于手机卡实名制的全面升级。作为国内三大运营商之一,中国联通在2025年初开始执行更严格的实名制管理新规,直接影响着全国数亿用户的日常用卡。这次政策调整不仅仅是简单的流程变化,更关系到个人信息安全和通信市场秩序的重构。
一、政策调整背后的安全考量
过去十年间,未实名的"黑卡"成为电信诈骗的温床,2024年全国电信诈骗涉案金额突破百亿大关。为应对这种情况,工信部在2024年10月正式推行"一证十户"政策,规定每个身份证最多关联10个手机号。新规实施半年后,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7%,证明政策确实掐住了犯罪分子的"七寸"。
但仍有部分早期办理的联通号码存在"实名不符"现象。这类号码主要集中在2014年前入网的套餐用户,当时允许单位集体开户或他人代办,导致现在出现"实名人与使用人不一致"的遗留问题。这类号码既无法办理线上业务,又存在被原机主找回的风险,成为新政策重点整治对象。
二、新旧政策办理流程对比
传统过户方式:需要新旧机主同时到场,持身份证原件到营业厅办理。这种方式对于失联原机主或异地用户来说几乎无法操作。
新政策绿色通道:针对无法联系原机主的用户,联通在2025年3月推出特殊修正流程。用户只需提供连续5个月的通话记录(含3个月前的记录)、充值凭证等辅助材料,即可在归属地营业厅单独办理实名变更。具体差异可通过下表对比:
项目 | 旧政策 | 新政策 |
---|---|---|
办理条件 | 双人到场 | 单人持证+辅助材料 |
审核周期 | 即时办理 | 48小时预审+现场办理 |
适用范围 | 所有用户 | 2014年前入网用户 |
(流程对比数据来源:)
三、用户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三大难题困扰用户:
- 材料门槛提高:通话记录需包含至少5个不同联系人,且要满足"近5天至6个月"的时间跨度要求。这对于备用号码或老年用户来说存在收集困难。
- 地域限制严格:必须到号码归属地办理,给异地工作者带来不便。有用户反映,为修改广州号码的实名信息,特意从北京飞往当地营业厅。
- 信息核验升级:营业厅会随机拨打提供的通话记录联系人,确认号码实际使用情况。若联系人回答模糊,可能导致审核失败。
四、规避风险的实用建议
针对这些痛点,通信行业专家给出三点建议:
- 提前准备材料:每月定期通过微信/支付宝充值并保存记录,建议保留6个月的话费账单。通话记录建议每月主动拨打3-5个常用联系人。
- 善用紧急事由:在沟通时强调医保绑定、征信关联等紧急需求,可加速处理流程。有用户通过强调"医保报销受阻",3天就完成实名变更。
- 选择权限网点:不是所有营业厅都能办理特殊变更,需通过联通APP查询带"实名变更权限"标识的网点。北京西单、上海陆家嘴等旗舰厅成功率更高。
新政策实施三个月以来,联通用户实名完整率从92%提升至98%,但仍有200余万"问题号码"待处理。随着2025年底全面实名大限临近,建议存在实名问题的用户尽早办理,避免影响正常通信和金融服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