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在纠结要不要把联通套餐换成移动的,特别是携号转网政策普及后,这个选择变得更现实了。但换套餐到底划不划算?换了之后用着舒不舒心?咱们今天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事儿。
一、价格战里的猫腻
先看最实在的钱包问题。联通套餐表面看着便宜,比如小天神卡号称1元/GB按需计费,实际用起来会发现50GB后就开始限速,刷视频卡成PPT。移动现在主推的128幸福家套餐,原价看着贵,但优惠后月租78元,给30G全国流量还额外送50G本地流量,前两个月各加送20G,宽带和机顶盒白送。
套餐对比表(月均消费)运营商 | 标价 | 实付价 | 流量 | 隐藏门槛 |
---|---|---|---|---|
联通冰淇淋 | 99元 | 99元 | 20G后限速 | 客服频繁推销 |
移动幸福家 | 128元 | 78元 | 80G+不限速 | 需在网3年 |
不过要注意移动套餐常有"首年7折"的限时优惠,第二年可能恢复原价。有个用户爆料,他用了13年的联通宽带每月实付169元,转移动后38元就能用上千兆宽带,实测网速还翻倍。但新用户优惠往往老用户吃不着,这点三家运营商一个德行。
二、信号玄学与科学
地下室扫码这个场景最能检验信号。有用户吐槽联通在地下室连付款码都刷不出来,转移动后秒开。移动基站覆盖率确实更广,特别在县城和山区,开车导航时移动4G基本不断,联通可能变"E"网。
但别以为转了移动就高枕无忧。有些写字楼的电梯里,移动信号反而会从5G跳回4G,要等十几秒才能恢复。这是因为楼宇基站归属不同运营商,信号切换需要时间。建议转网前先借张移动卡测试常用场所,别光看覆盖地图。
三、转网暗礁指南
1. 违约金陷阱
联通合约期内转网可能要赔剩余费用的30%。比如你签了两年合约,用了半年就跑,得赔一年半费用的三成。有个用户被收了800多违约金,够交半年话费了。
2. 服务断档期
转网那两天特别容易出幺蛾子。收不到银行短信验证码最要命,有人因此错过还房贷。建议避开月底和月初转网,选月中工作日办理,有问题还能及时找客服。
3. 业务绑定坑
校园卡、集团号这些特殊套餐转网后可能失效。之前有人转网后发现校园宽带用不了,又得重新办新卡。副卡处理更要留心,移动允许挂两张副卡,但月租会叠加。
四、过来人的血泪史
"联通客服听说我要转网,连句挽留的话都没有,直接让我去大厅办。"有用户这样吐槽。但也有狠角色玩套餐嵌套:先开15元10G套餐,再找客服改成8元保号,相当于23元买10G流量+30分钟通话,这操作移动居然认账。
最惨的是那些被"免费宽带"套牢的。移动要求用满三年,提前解约得赔光猫钱。建议签合约前把设备折旧费问清楚,别被"免费"二字忽悠。
五、决策流程图
1. 查合约:发CXXZ#姓名#身份证到10010,看有没有绑定业务
2. 算总账:把违约金+新套餐费+宽带成本拉个Excel对比
3. 测信号:淘宝花10块钱租张移动测试卡,实地跑一周
4. 备后路:转网前把支付宝、微信绑定的手机服务全检查一遍
说到底,没有绝对划算的套餐,只有合适的使用场景。城里用WIFI多的选联通便宜套餐,经常出差的认准移动信号,这才是精明消费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