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用户对联通推出的“末日套餐”产生了兴趣,尤其是价格和套餐内容看起来十分诱人。但很多人心里犯嘀咕:这套餐到底有没有隐藏费用?会不会用着用着突然多扣钱?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套餐的真实情况。
一、套餐基础费用到底包什么?
联通末日套餐的宣传页上写着“月租39元,享100GB流量+1000分钟通话”,乍一看确实便宜。但仔细看细则会发现,这100GB流量分为“通用流量”和“定向流量”两部分。通用流量是全网都能用的,但只有30GB;剩下70GB是定向流量,只能用于腾讯系、抖音等指定App。
这里有个坑:如果用户误用了定向流量范围外的App,比如打开浏览器看视频,就会直接从通用流量里扣,甚至触发“超量收费”。有些用户反馈,自己明明没怎么用流量,月底却被扣了额外费用,原因就在这里。
流量类型 | 可用范围 | 超额收费 |
---|---|---|
通用流量 | 全网应用 | 5元/GB |
定向流量 | 指定App | 自动断网 |
二、合约期里的“温柔陷阱”
套餐页面上写着“首年优惠价39元”,但小字里藏着关键信息:合约期24个月。第二年如果用户不主动取消,月租会涨到59元。更麻烦的是,有些用户在办理时被默认开通了“自动续约”功能,等发现话费暴涨时,已经过了后悔期。
这里还要注意“靓号协议”。如果用户选的手机号尾号是666、888这类“吉祥号”,必须额外承诺在网36个月,提前解约要付违约金,最高能达到500元。很多人办套餐时没注意这个条款,最后换号时吃了闷亏。
容易被忽略的附加服务
在办理过程中,系统默认勾选了3个增值服务:视频彩铃(6元/月)、云盘会员(8元/月)、安全防护(5元/月)。这些选项藏在页面最底部,字体颜色特别浅,一不留神就会中招。有用户算过账,如果三个服务全被开通,一年得多花228元。
三、国际业务里的“刺客”
虽然套餐主要针对国内用户,但出境时产生的费用更要注意。比如在港澳台地区,数据漫游每天扣费25元封顶,但拨打电话按6.88元/分钟计费。有用户去香港出差三天,回来发现话费多了200多元,查账单才发现是误拨了本地电话。
还有更隐蔽的“二次实名认证”费用。如果用户超过6个月没使用手机号,运营商可能会要求重新认证,而部分渠道的认证服务要收10元手续费。虽然钱不多,但这种突然扣费很容易引起投诉。
四、如何避免被多扣钱?
第一,办套餐时打开通话录音功能,反复确认合约期限和附加服务;第二,每月1号通过官方App查账单明细,重点看“增值业务费”和“其他费用”两项;第三,关闭国际漫游功能,需要时再临时开通。
如果已经被扣了冤枉钱,可以拨打10010客服热线投诉。根据工信部规定,运营商必须提供近6个月的账单查询服务,用户有权要求退还未经确认的增值费用。有维权成功的用户分享经验:坚持要求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理,通常能拿回多扣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