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用手机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刷视频、看直播、玩游戏都离不开流量。选个合适的套餐,既不能每个月流量不够用,又不想多花冤枉钱,这事儿还真得仔细盘算盘算。
一、流量需求因人而异
咱们先来算算账。普通上班族每天通勤路上刷1小时短视频,按高清画质算差不多要1.5GB,一个月下来光通勤就得用掉30GB。再加上平时微信聊天、网页浏览,怎么也得再多个10GB。要是还喜欢追剧看综艺的,每集按800MB算,每天看两集就是1.6GB,一个月又是将近50GB。
学生党VS上班族
大学生宿舍有校园网,主要流量用在食堂排队、操场遛弯这些零碎时间,一个月20-30GB基本够用。但要是经常参加社团活动需要直播的,或者喜欢在宿舍用流量打游戏的,就得往50GB以上考虑了。
关键提示:现在很多APP会自动播放视频,记得在设置里关掉"自动播放"功能,能省下不少流量。微信的"自动下载"功能也建议关闭,特别是群里有人总发大文件的时候。
二、联通主流套餐横向对比
套餐名称 | 月费 | 流量额度 | 通话时长 | 适用人群 |
---|---|---|---|---|
联通王卡 | 29元 | 30GB通用+30GB定向 | 100分钟 | 学生、轻度用户 |
冰激凌套餐 | 99元 | 60GB通用 | 1000分钟 | 商务人士 |
5G畅爽套餐 | 159元 | 100GB通用 | 1500分钟 | 直播从业者 |
容易被忽视的定向流量
很多套餐里包含的定向流量其实很实用,比如腾讯系APP专属流量,覆盖微信、QQ音乐、腾讯视频等常用软件。但要注意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通常不在定向范围内,刷这些还是得用通用流量。
三、如何精准匹配套餐
有个简单办法:查查手机设置里的流量统计。以华为手机为例,打开"设置-移动网络-流量管理",能看到过去三个月每个APP的用量。把最高的那个月数据乘以1.2,就是比较保险的套餐选择基准。
特殊情况要留意:经常出差的要注意套餐的全国通用性,有些低价套餐是省内流量。家里有装宽带的话,可以考虑融合套餐,一般会送IPTV和固话,折算下来更划算。
临时救急小妙招
联通APP里能买7天有效期的加油包,5元1GB,15元3GB。比超流量后按MB计费划算得多。遇到月底流量告急,这个功能能救急。
四、套餐外的隐藏成本
现在新办卡都有首月优惠,但要注意次月开始的原价。比如标着"首月19元"的套餐,可能第二个月就恢复59元月租。办理时要仔细看资费说明,最好截图保存当时的活动页面。
还有个容易踩的坑是合约期。某些低价套餐要求承诺在网12个月,提前解约要交违约金。自由职业者或者可能换城市发展的,建议选无合约的灵活套餐。
最后提醒大家,现在运营商APP都能随时改套餐,不用去营业厅排队。发现套餐不合适可以及时调整,别嫌麻烦,毕竟话费是长期支出,选对了每个月都能省杯奶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