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被「联通永久低月租电话卡」刷屏了。广告里写着「月租9元起」「流量通话全包」「永久不涨价」,乍一看确实诱人。但天上真会掉馅饼吗?这种电话卡到底有没有宣传的那么划算?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里面的门道。
一、套餐内容真实情况
根据联通官方客服提供的资料,目前确实存在月租9元起的套餐,但具体内容需要分两种情况来看:
套餐类型 | 月租费 | 包含内容 | 有效期 |
---|---|---|---|
新用户首年套餐 | 9元/月 | 30GB定向流量+100分钟通话 | 12个月 |
长期用户套餐 | 19元/月 | 5GB通用流量+50分钟通话 | 无明确期限 |
这里藏着两个关键点:第一年9元的属于「尝鲜价」,第二年自动恢复19元;所谓的「永久低月租」其实是针对第二档套餐而言。而且定向流量仅限于抖音、微信等特定APP,刷短视频可能够用,但看直播、下载文件就不太现实了。
定向流量的猫腻
运营商常用的「文字游戏」在这类套餐里特别明显。比如广告里说的「30GB大流量」,实际能自由使用的可能不到3GB。有用户实测发现,使用百度地图导航时,居然被扣了通用流量,客服解释是「地图里的商家信息不属于导航功能」。
二、隐藏费用大起底
办理页面上硕大的「9元月租」下面,往往藏着三行小字:
- 需预存100元话费(分10个月返还)
- 合约期24个月内不能转套餐
- 超出套餐后按5元/GB收费
这意味着实际首年支出是9×12+100=208元,折合月均17.3元。要是中途想换套餐,还得支付违约金。更坑的是,有用户反映「低月租套餐」不能叠加流量包,超额流量费会直接按标准资费扣。
三、信号质量实地测试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联通4G信号覆盖尚可,但到了三四线城市就明显「缩水」。我们在广西某县城做了实地测试:
地点 | 下载速度 | 通话质量 |
---|---|---|
县城中心 | 12Mbps | 偶尔断线 |
居民小区 | 5Mbps | 需靠近窗户 |
乡镇街道 | 0.8Mbps | 基本无法接通 |
这种信号水平,对于需要随时保持联系的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来说,可能会误事。不过如果是作为备用卡,或者主要在城区活动的用户,倒也勉强够用。
四、真实用户现身说法
我们采访了三位实际使用者,得到截然不同的反馈:
- 王女士(退休教师):「我就接个孙子电话,每个月9块钱挺划算的,那些流量我根本用不上。」
- 李先生(外卖员):「有次顾客地址定位偏差,流量加载不出来,超时被扣了50块,这卡现在只敢当备用。」
- 张同学(大学生):「第二个月就被收了24元,客服说首月按天折算,这种套路太坑了!」
五、到底适合哪些人办?
综合各方信息,这类套餐比较适合:
- 老年群体(通话需求简单)
- 双卡手机的副卡用户
- 短期过渡的务工人员
而不适合:重度手游玩家、直播从业者、经常出差的人群。特别提醒家里有学生的家长,很多定向流量不包括网课平台,一不小心就会产生高额流量费。
说到底,「永久低月租」的承诺在通信行业本就是个伪命题。2G时代5元月租的神州行早已消失,3G时期不限量套餐也集体退场。与其相信「永久优惠」,不如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透明清晰的套餐。毕竟,运营商不是慈善机构,羊毛终究出在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