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校招期间,中国联通毕业生专属套餐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社交媒体上大量学生晒出话费账单截图,质疑运营商"用短期优惠套牢用户"的营销策略。这些套餐标榜"19元90G流量""首年免费"等诱人条件,实际使用中却频频出现资费纠纷。
一、宣传承诺与合同细则存在重大偏差
在长沙某高校营业厅,应届毕业生小王展示了微信办理页面截图,页面明确标注"永久19元/月"。但办理后通过APP查询发现,套餐详情页写着"优惠期48个月"。当小王致电客服确认时,得到的答复是"优惠到期后需重新签订协议"。
宣传内容 | 实际条款 |
---|---|
永久19元月租 | 4年优惠期 |
90G全国流量 | 45G通用+30G定向 |
无限制条件 | 绑定校园宽带 |
这种文字游戏在2025年投诉案例中占比达37%,运营商在电子合同中将关键条款折叠隐藏,学生通过扫码办理时往往忽略细则。更隐蔽的是,部分套餐将基础资费与服务费分离计算,例如某"29元套餐"实际包含6元来电显示费和10元宽带服务费。
二、售后服务形成维权闭环
1. 降档受阻的典型场景
毕业生李某在试用期结束后要求改回8元保号套餐,经历5天4次通话:首日客服称"需到线下营业厅办理",次日被告知"套餐绑定宽带无法更改",第三次沟通得到"系统升级暂不能操作"的答复,最终在工信部投诉后才得以解决。
2. 赔偿机制的灰色地带
2025年1月某用户投诉增值业务乱扣费,联通给出"免除3个月话费+退还15个月费用"的解决方案。这种个案化处理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相似投诉获得不同补偿。有学生反映,客服常以"赠送流量"替代现金返还,但赠送流量常存在区域限制。
三、校园代理埋设合同陷阱
在武汉高校区,代理商以"不办卡无法使用实验室网络"为由强制新生办理。某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签订的4年合约中,第26条写明"毕业离校需支付200元设备折旧费",该条款办理时未获口头提示。
更值得警惕的是"套餐连环套"现象:学生在不知情状态下被开通视频会员、云盘等服务,前两个月免费期结束后自动续费。2025年3月某高校营业厅监控视频显示,代理商办理业务时持续遮挡手机屏幕右侧的付费提示。
四、维权困境与破局路径
当前投诉处理存在三大障碍:营业厅与客服热线互相推诿、电子证据采集困难、赔偿标准不透明。建议毕业生保留三方面证据:①营销话术录音 ②套餐宣传页面截图 ③客服沟通记录。2025年生效的《电信服务协议规范》明确规定,运营商需在合同变更前15天以弹窗形式通知用户。
对于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建议提前6个月确认套餐合约期限,通过官方APP查询绑定业务。若遇运营商设置障碍,可直接引用《电信用户申诉处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要求7个工作日内完成套餐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