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对手机流量的需求,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日常。刷短视频、打游戏、追剧、社交……哪一样都离不开流量。可市面上流量卡五花八门,联通要想抓住年轻群体,光靠“流量多”三个字已经不够了,得把优惠活动玩出花样,还得让年轻人觉得“这卡懂我”。
一、先搞明白年轻人到底要什么
95后、00后这群人,用流量有三个特点:敢用不敢花、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喜欢新鲜玩意儿。他们能为了追爱豆直播熬夜刷数据,但月底看到话费账单又心疼;喜欢在朋友圈晒“薅到羊毛”的成就感,又怕套餐藏着套路;看到联名款、限量款就走不动道,哪怕多花十块钱也乐意。
根据2023年《Z世代通信消费报告》,18-25岁用户选择流量卡时最关注的因素是:
排名 | 关注点 | 占比 |
---|---|---|
1 | 套餐价格透明度 | 68% |
2 | 定向流量覆盖APP | 55% |
3 | 社交传播趣味性 | 43% |
二、优惠活动设计的四大绝招
第一招:定向流量精准打击
年轻人不是所有APP都用,抓住他们最烧流量的“心头好”才是关键。比如把抖音、B站、王者荣耀这些高频应用的流量单独做成“游戏包”“追剧包”,比通用流量便宜30%。再搞个“自选APP池”,让用户任选3个常用应用享受免流,这种定制感直接拉满。
第二招:价格优惠玩出仪式感
别光写“月租19元”,要学奶茶店那套“第二杯半价”的套路。比如推出“宿舍三人团购价”,凑满三人各减5元;或者搞“入学季套餐”,前半年每月送10GB流量。再搭配个倒计时海报,“限时72小时”的紧迫感,年轻人就吃这套。
第三招:社交裂变埋钩子
设计“老带新双方得奖励”机制,比如邀请好友办卡,自己得视频会员月卡,好友得5GB流量。再搞点“流量银行”的概念,用户分享活动到朋友圈可存1GB流量,集满30个赞能提现,这比直接送流量更有传播力。
第四招:联名款制造稀缺性
和热门IP、高校、电竞战队搞联名卡。比如推出“王者荣耀五杀纪念卡”,卡面用限定皮肤图案,激活送游戏点券;或者和大学合作“校友卡”,凭学生证月租打七折。这种专属感让年轻人觉得“用这卡就是自己人”。
三、传播渠道要选年轻人的主战场
在电视台投广告等于把钱扔水里,得去年轻人扎堆的地方:
1. 短视频平台搞真人测评
找大学生UP主做“流量卡避坑指南”,实测联通卡在宿舍、教室、食堂的网速,这种真实场景比明星代言更可信。再搞个话题挑战赛,比如#晒出你的奇葩话费账单#,用趣味内容带动传播。
2. 微信生态玩闭环
开发小程序让用户自助查周边基站覆盖,输入地址就能看到实时网速预测。再做个“流量计算器”,让人选常用APP就能算出该办什么套餐,这种工具属性内容最抓眼球。
3. 线下场景精准打击
在大学食堂放个“流量PK机”,学生插入校园卡就能比谁用的流量多,前三名送奶茶券。在漫展设联名卡拍照打卡点,参与就能抽限量周边,把办卡和兴趣圈子深度绑定。
四、服务体验要解决三大痛点
年轻人最烦的三件事:办卡流程复杂、客服找不到人、套餐升级套路多。联通要在这三点上做文章:
• 线上办卡做到“刷脸三分钟搞定”,配送SIM卡时附赠手绘说明书
• 客服设置“游戏通关”式智能应答,回答问题前先来局贪吃蛇缓解情绪
• 每月主动推送流量使用报告,用表情包提醒“亲该升级套餐啦”而不是冷冰冰的短信
五、长期策略要培养用户习惯
优惠活动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得让年轻人形成依赖:
• 推出“连续在网奖励”,用满12个月送定制手机壳
• 开发流量社交功能,好友之间可以临时借用流量
• 每月设立“流量节”,当天办理业务送双倍积分
这些玩法把短期促销变成长期互动,培养用户黏性。
说到底,吸引年轻人不能只靠降价,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话、玩得转的方式、看得上的价值。把每个优惠活动都做成社交货币,让用联通卡成为同龄人之间的暗号,这才是真正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