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已成为年轻人生活的“空气”。联通作为三大运营商之一,面对Z世代和00后用户群体,单纯靠低价套餐早已不够。要真正抓住年轻人,得先搞明白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是既要流量够用,又想要社交谈资;既要实惠价格,又想要品牌认同。下面就从五个接地气的策略展开说说。
一、先摸清年轻人的七寸
现在18-28岁的年轻人,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比吃饭还长。有个调查数据说,95后平均每月要用掉35GB流量,其中晚上八点到凌晨一点是流量高峰。他们选电话卡就像找对象:既要颜值在线(比如卡面设计),又要有内涵(套餐实在),还得能发朋友圈炫耀。
举个例子,大学生小王宁可多花20块钱,也要买那个能定制二次元卡面的套餐。他说:“跟室友出去吃饭,掏手机时卡面露出来,别人就知道我是哪部动漫的粉。”这种社交货币属性,恰恰是传统运营商没重视的。
需求类型 | 具体表现 | 解决方案 |
---|---|---|
经济型需求 | 对比三家找最划算套餐 | 推出夜间流量包、学习专属折扣 |
社交型需求 | 在社交平台分享套餐福利 | 设计可晒卡面+裂变领流量活动 |
个性型需求 | 拒绝千篇一律的套餐组合 | 自选流量+通话+会员的组合模式 |
二、价格战已经过时了
现在年轻人看到“29元100GB”的广告根本不会心动——这种套路见多了。某高校做的调查显示,68%的学生更在意套餐能不能随时调整。比如考试周需要更多流量看网课,放假回家要能切换成通话分钟数多的套餐。
建议搞个“流量自助餐”:基础套餐29元含30GB,然后像火锅店选菜那样,加2元多得10GB夜间流量,加5元送视频会员,加1元解锁B站专属加速。这种玩法让年轻人觉得钱花得明白,还能在社交平台晒自己的“独家配方套餐”。
三、把营销做成社交游戏
中国联通上次和《原神》搞的联名卡,三天卖出50万张,这就是懂年轻人。现在要玩得更狠:
1. 养成系玩法:用户每天签到就像给虚拟植物浇水,连续七天就能解锁隐藏流量包,还能把成长记录生成短视频发朋友圈。
2. 线下反杀线上:在大学城搞个“流量赌局”,扫码参加吃鸡比赛,冠军当场送100GB流量,这个过程全程直播,比投广告效果好十倍。
四、让年轻人自己当推销员
有个叫“流量合伙人”的计划值得试试:用户邀请好友办卡,不仅能得佣金,还能解锁专属称号。比如邀请5人变“青铜代理”,20人成“王者合伙人”,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特权。有个大学生团队靠这个月赚三千多,还在小红书发攻略,又带来二次传播。
五、流量卡也要有人设
年轻人为什么抢着买喜茶联名款?因为觉得代表自己的态度。联通可以给不同套餐打造人设:
• 学霸卡:自带知网会员+错题本云存储
• 电竞卡:送游戏加速器+直播间专属弹幕样式
• 饭圈卡:定制明星语音提醒+周边抽奖特权
郑州有个案例,针对漫展人群推出的“二次元通行证”套餐,用户增长比常规套餐快三倍。关键是让年轻人觉得“这卡懂我”,而不是“这卡便宜”。
说到底,运营商得想明白:年轻人买的不是流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把电话卡做成社交货币,让套餐变成个性标签,用游戏化思维替代硬推销,这才是破局的关键。就像奶茶店不断推新品,流量卡也要让年轻人永远有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