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时总能看到联通流量卡的广告,什么“29元包100G”、“首月0元体验”,看着确实让人心动。但真去办了这些卡,十有八九会发现套餐跟宣传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些广告里的猫腻,把藏在套餐说明里的文字游戏说个明白。
一、广告里的“文字魔术”
商家最爱玩三大套路:注水流量、障眼法收费、变脸合约。所谓100G流量,可能90G都是半夜才能用的闲时流量。就像超市卖牛奶写着“买一送一”,结果送的是一小袋试用装。
宣传单上的价格也很有迷惑性。某款号称“首月0元”的套餐,激活时得先交120元“预存费”,第二个月开始月租直接跳到59元。这操作好比理发店说剪发免费,结果吹头、洗头都要单独收费。
宣传话术 | 实际内容 |
---|---|
不限量畅享 | 20G后降速到3G网速 |
全国通用 | 省内流量占80% |
二、藏在合同里的“定时炸弹”
办卡时很少有人细看那十几页的电子协议,这里头埋着不少雷:
- 违约金堪比房贷:提前注销要赔剩余套餐费的50%,办个两年合约的话,中途退卡可能得赔好几百
- 自动续费陷阱:免费体验的云盘、视频会员,第二个月就悄悄扣钱
- 套餐变脸术:优惠期过后月租翻倍,说好的长期套餐可能只优惠半年
三、流量里的“障眼法”
同样是100G流量,这里头门道可多了:
- 定向流量占大头:刷抖音免流,但视频里的广告要扣通用流量
- 夜间流量单独算:晚上11点到早上7点才能用的流量,对上班族来说就是摆设
- 5G变4G:离开市区就自动降速,和手机信号格一样时有时无
四、真假李逵要分清
市面上还有批“李鬼卡”,专坑不懂行的:
- 物联卡伪装:13位号码的物联网卡当手机卡卖,用着用着就被锁卡
- 二手卡翻新:激活过的卡重新包装,话费早被前主人用光了
- 山寨APP:缴费平台是第三方公司,充值记录在官方查不到
五、防坑指南四步走
- 拨打10010核对套餐,要求客服逐条解释限制条件
- 登录联通APP查三件事:是不是11位手机号、能不能选归属地、协议里有没有违约金
- 拿到卡先别激活,把宣传页面截图保存六个月
- 首月关闭所有付费业务,防止自动扣费
遇到纠纷也别慌,记住这三板斧:找联通客服投诉→上工信部网站申诉→打12315维权。有消费者就靠保存的广告截图,成功要回了被多扣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