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电运营商推出的低价套餐引发市场关注,其中38元档产品因价格亲民成为用户首选。但实际使用中,消费者普遍反映存在多项隐性限制,直接影响使用体验。本文以真实案例与实测数据为基础,解析该套餐的流量限制规则。
一、阶梯式限速机制
该套餐虽标注「不限量」,但当用户月流量达到20GB时,网速会被限制至128kbps以下^[3]^。这种低速网络仅能支持文字信息加载,480P视频会出现持续缓冲。部分用户实测显示,刷短视频1小时消耗流量达2.5GB,是其他运营商套餐的1.4倍^[3]^。
三大运营商限速对比运营商 | 限速阈值 | 限速后网速 |
---|---|---|
广电 | 20GB | ≤128kbps |
移动 | 200GB | 128kbps |
电信 | 150GB | 256kbps |
二、定向流量使用限制
1.地域范围绑定
套餐内50%以上流量属于定向类型,仅限本地基站5公里范围内使用^[6]^。有用户离开校园区域后,定向流量直接失效导致超额扣费^[7]^。
2.应用场景限制
定向流量仅覆盖15个视频类App,且不包含广告、弹幕等附加内容^[2]^。北京李女士刷3小时「免流短视频」,实际消耗5GB通用流量,因直播功能不在免流范围^[5]^。
三、合约与注销风险
该套餐默认绑定12-24个月合约期,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费用30%作为违约金^[1]^。郑州王先生因工作变动需销户,被要求支付680元违约金^[5]^。更隐蔽的是「自动续约」条款,合约到期后未通知即跳涨至59元月租^[5]^。
四、设备与信号制约
该套餐要求设备支持700MHz频段,2023年前生产的机型普遍存在兼容问题^[1]^。深圳用户实测显示,地下停车场等封闭场所会出现信号中断,同等场景流量消耗比其他运营商快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