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里铺天盖地的“19元200G”“无限流量”套餐,让不少人以为捡到了大便宜。可当你真的办完卡,话费账单却越用越高,甚至出现流量不够用、网速被限制的情况。这背后藏着运营商和代理商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拆解这些套路。
一、流量卡宣传里的文字游戏
1. 通用流量和定向流量玩拼图
商家宣传的“200G大流量”往往是把15G通用流量和185G定向流量拼接而成。比如用抖音看视频走的是定向流量,但刷网页、发微信却要扣通用流量。很多人用不到半个月通用流量就耗尽,之后每多用1G流量就要多花5块钱。
2. 月租费像坐过山车
所谓19元月租多数是首充返费后的价格。比如让你先充100元,分5个月返还,前5个月实际月租是39元(100÷5=20,19+20=39)。等优惠期结束,月租直接涨到39元甚至更高,很多人因为没及时续约被多扣钱。
费用项目 | 宣传话术 | 真实情况 |
---|---|---|
月租费 | 19元/月 | 前6个月19元,之后恢复39元 |
通话费 | 赠送50分钟 | 超1分钟多收0.15元,长途另算 |
流量费 | 200G不限速 | 通用流量仅15G,超量后5元/G |
二、藏在合同里的霸王条款
1. 违约金比套餐费还贵
办理时很少有人注意合约期。比如签了24个月的合约,哪怕用满1年后想退订,也要补交前12个月每月20元的“优惠差价”,算下来违约金比一年话费还多240元。
2. 激活充值连环套
有些卡要求必须当场激活并充值50元,7天内还要再充50元到指定渠道。有人忘记第二次充值,结果优惠失效,月租直接按59元扣费。更坑的是这类充值多数不能开发票,后期维权困难。
三、物联卡冒充正规卡
市面上90%的“超低价套餐”其实是物联卡。这类卡有三大特征:
- 13位号码:不能打电话发短信(正规卡是11位)
- 流量虚标:宣称100G实际只能用30G
- 商家跑路:用三个月后发现客服失联
曾有用户花59元买的“无限流量卡”,用了两周就被限速到128Kbps,连微信消息都发不出去。联系卖家时才发现店铺已关闭,联通营业厅也查不到套餐信息。
四、真实套餐对比表
套餐类型 | 月租 | 通用流量 | 合约期 | 风险点 |
---|---|---|---|---|
物联卡 | 9-19元 | 5-15G | 无 | 随时跑路 |
短期促销 | 首年19元 | 30-50G | 12-24月 | 违约金高 |
正规套餐 | 29元起 | 80-160G | 无 | 官网可查 |
五、避坑实操指南
1. 三看三问法
- 看号码位数:只办11位手机号
- 看充值渠道:拒绝私人收款码
- 看合约期限:优选无合约套餐
办理前务必问清:“通用流量多少?”“优惠期多久?”“违约金怎么算?”
2. 验证套餐真伪
收到卡后立即登录联通APP,核对套餐详情。如果APP里查不到流量明细,或者显示的是“物联网专用套餐”,马上联系客服退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