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春以来,广东、浙江等地的广电宽带用户发现,自己用了两三年的套餐突然涨价了。以广东清远市主城区为例,基础套餐年费从2022年的740元左右涨到852元,相当于每个月多掏近10块钱。这还没算上那些“被强制升级”的用户——有些地方换光纤还得额外交100元工料费。广电作为国内第四大运营商,从2022年试商用到现在,价格越走越高,到底藏着哪些门道?^[1][3]^
一、三年涨了17%的价格曲线
把时间轴拉回到2022年,广电刚拿到5G牌照那会儿,清远市100M宽带加电视的基础套餐月费才61元。到2024年变成69元,2025年直接跳到71元,三年累计涨幅超过17%。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数字,实际使用中,很多老用户发现续费时原来的优惠套餐没了,想用最基础的30M宽带?现在得符合“政策用户”条件才行。^[3]^
年份 | 套餐内容 | 月费(元) |
---|---|---|
2022 | 100M宽带+标清电视 | 61 |
2024 | 100M宽带+高清电视 | 69 |
2025 | 100M宽带+高清电视+付费频道包 | 71 |
(数据来源:广东广电用户续费单据整理)^[2][3]^
二、拆解账单里的四大涨价推手
1. 光纤改造的“半吊子工程”
清远主城区到现在还在用“光纤到楼+同轴线到户”的混合模式,最高网速卡在300Mbps。而隔壁的移动、电信早就是光纤直通入户,网速轻松过千兆。这种新旧两套系统并行的局面,光运维成本就比对手高30%。更麻烦的是,有些老旧小区改造时还要用户自掏腰包,这笔账最后都算在套餐费里。^[2][3]^
2. 5G基站成了“吞金兽”
广电和中国移动合建的5G网络,2025年刚好进入深度运维期。基站电费、场地租金这些开支,前三年有政策补贴撑着,现在补贴退坡,压力直接转嫁到宽带业务。特别是广东这种土地金贵的地方,5G基站选址成本比三年前涨了40%,这些隐形成本都在用户账单里藏着。^[1][2]^
3. 代理商“层层扒皮”
广电的销售渠道严重依赖第三方承包商,这些代理商会和广电签“最低套餐限制协议”。比如某代理商承包某片区业务,合同里写明不能卖低于80元的套餐。用户实际享受的服务可能只值60元,多出来的20元就是渠道分成。这种现象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明显,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办宽带必须买电视机顶盒”的霸王条款。^[1][4]^
4. 用户需求“撑破”旧网络
现在的家庭联网设备数量爆炸式增长,广东地区平均每户要带12台智能设备。8K超清视频点播占到总流量的43%,云游戏用户两年翻了两番。广电虽然每年投几个亿升级设备,但实际网速提升有限,钱花出去了,用户该卡顿还是卡顿。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局,最终只能靠涨价来填坑。^[2][5]^
三、横向对比下的价格真相
拿广东三大运营商的千兆宽带比价,就能看出门道:
- 电信300M套餐:720元/年,送3个手机号
- 移动1000M套餐:360元/年,但要求月消费满138元
- 广电1000M套餐:1180元/两年,送100G流量卡
表面看广电单价最低,但两年合约锁定期、赠送流量卡的有效期这些隐藏条件,实际把用户绑得更死。更要命的是,很多城中村用户根本用不上千兆,却被营销话术诱导办理高价套餐。^[8]^
四、突围之路在何方?
面对价格争议,广电目前放出风声要搞“资费体系重构”。但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实操层面:
- 老用户能不能不换套餐续费?
- 光纤改造费该谁出?
- 网速不达标怎么退费?
有维权成功的用户支招:保留好开户协议、定期测速截图、投诉时优先找工信部而不是运营商客服。这些细节往往能成为谈判的关键筹码。^[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