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区域性宽带服务商,中山广电宽带在当地市场存在感颇高。笔者通过实地走访用户、测试网络性能、对比资费政策,结合近三个月客服工单数据,尝试还原这份「家门口的宽带」真实面貌。
一、线路铺设的先天优势
中山广电依托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在光纤改造尚未完全覆盖的区域,确实具备「即报即装」的优势。老城区某住户反馈:「上午申请下午就来布线,师傅直接从楼道电视信号箱接出网线,比电信少等三天。」不过这种同轴电缆传输模式,在暴雨天气容易出现信号衰减,某次台风过后,城南片区有用户出现连续48小时断网。
1.1 覆盖范围与接入方式
区域类型 | 覆盖密度 | 典型接入方式 |
---|---|---|
核心商圈 | 95% | 光纤到楼+同轴入户 |
老旧社区 | 82% | 纯同轴电缆 |
乡镇区域 | 67% | 混合传输 |
二、速度测试中的反差表现
官方宣传的「100M起步」在实际测试中呈现明显昼夜差异。工作日上午10点测速可达标称值92%,但晚间8点黄金时段,多个小区用户反映下载速度暴跌至30M左右。技术人员解释:「共享带宽模式下,晚高峰在线设备激增导致信道拥堵。」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升级为光纤入户的用户体验明显改善。西区某电竞爱好者表示:「换了FTTH套餐后,延迟从110ms降到28ms,但月租贵了40元。」这种差异化服务正在改变市场认知。
三、收费体系里的隐藏规则
宣传单页上「580元包年」的低价策略极具吸引力,但装机时需另付200元设备押金。更关键的是,2年后如需退网,归还光猫需保持「九成新」状态才能全额退款。有用户抱怨:「外壳划痕被扣80元折旧费,感觉像在买二手手机。」
3.1 主流套餐对比(单位:元/年)
套餐类型 | 基础版 | 电竞版 | 融合套餐 |
---|---|---|---|
网络费用 | 580 | 988 | 720 |
装机费 | 200 | 免收 | 100 |
电视增值 | - | - | 120 |
四、服务响应的双面性
报装阶段的高效与故障报修的拖延形成鲜明对比。工作日9:00-17:00拨打客服热线平均等待时间37秒,但非工作时间段可能超过15分钟。某次暴雨导致片区故障,用户从报修到恢复耗时52小时,期间仅收到2条短信通知。
不过本地化的维修团队也有暖心时刻。家住五楼的李奶奶回忆:「师傅发现路由器放在铁柜里影响信号,主动帮忙调整位置,还教我用手机查话费。」这种「人情味」服务在标准化流程之外形成独特竞争力。
五、适用人群画像
综合来看,中山广电宽带更适合三类用户:短期租房过渡人群、中老年电视用户、对网络波动不敏感的家用场景。而游戏玩家、直播从业者、中小企业等需谨慎选择,毕竟「便宜」与「稳定」难以兼得。
随着全市光纤改造加速,这家本土运营商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能否在价格优势与技术升级间找到平衡点,将决定其未来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