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简称广电)宣布逐步撤销宽带业务,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作为曾经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宽带服务的重要主体,广电退出市场既有行业竞争的压力,也与其自身发展策略密切相关。
一、广电撤销宽带业务的四大原因
1. 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凸显
在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主导的宽带市场中,广电长期处于被动局面。截至2023年底,三大运营商合计占据92%的固网宽带市场份额,广电用户数不足800万。技术层面,广电采用的同轴电缆传输技术最高仅支持100Mbps带宽,而三大运营商已全面升级光纤网络,普遍提供千兆宽带服务。
2. 网络改造资金缺口巨大
要实现光纤到户改造,广电需投入约800-1000亿元资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其宽带业务年收入长期徘徊在30亿元左右。在缺乏国家专项补贴的情况下,广电选择战略性放弃宽带业务。
运营商 | 宽带用户数(万) | 主流带宽 |
---|---|---|
中国移动 | 2.8亿 | 1000M |
中国电信 | 1.9亿 | 1000M |
中国广电 | 760 | 100M |
3. 5G业务带来的战略转向
2019年广电获得5G商用牌照后,将资源集中投向移动通信领域。其与移动共建共享的700MHz黄金频段已建成48万座基站,5G用户突破2000万。这种"保移动、舍固网"的战略调整,直接导致宽带业务被边缘化。
4. 政策导向的变化
国家"网络强国"战略推动下,"光纤到户"成为强制性标准。住建部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必须预埋光纤设施,这使得广电的同轴电缆网络彻底失去新建市场拓展空间。
二、撤销宽带引发的连锁反应
1. 用户端的直接影响
现有广电宽带用户面临两种选择:
• 转网至其他运营商(需支付新装费用)
• 退订宽带保留电视服务(约30%用户选择)
特别在老旧小区,用户转网常遭遇管道资源被占用的现实难题,部分地区出现半个月以上的服务空窗期。
2. 行业格局重新洗牌
广电退出后,三大运营商在固网宽带市场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值得注意的是,民营宽带企业(如长城宽带)借机抢占低端市场,推出360元/年的优惠套餐,引发新一轮价格竞争。
3. 基础设施资源再分配
原属广电的30万公里同轴电缆和机房设备,部分被改造为5G传输网的回传资源,部分通过资产置换划归其他运营商。北京、上海等城市将广电废弃管道用于部署物联网设备。
4. 员工安置与社会影响
约3.2万名广电宽带运维人员面临转岗,其中40%分流至5G基站维护岗位,20%转为市场营销人员,剩余人员通过买断工龄等方式离职。部分地区出现用户因服务断档集体投诉事件,最高单日投诉量达1200起。
三、未来网络服务发展趋势
从广电案例可以看出,技术升级已成行业生死线。当前呈现三大趋势:
1. 全光网普及加速:运营商计划2025年前完成所有城市千兆覆盖
2. 服务融合深化:宽带+5G+IPTV的套餐组合已成主流
3. 智慧家庭生态成型:智能网关渗透率突破65%,推动家庭网络升级
这场宽带市场的变革揭示:在数字经济时代,任何技术路线的选择都关乎企业存亡。对于用户而言,更应关注网络服务的长期稳定性,而非短期价格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