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没有宽带出口,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宽带网络几乎覆盖了每一个家庭,但提到宽带服务,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而作为国内重要的广电网络运营商,中国广电(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虽然也提供

在中国,宽带网络几乎覆盖了每一个家庭,但提到宽带服务,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而作为国内重要的广电网络运营商,中国广电(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虽然也提供宽带服务,却常被诟病“没有宽带出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广电没有宽带出口,究竟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宽带出口”?

通俗来说,“宽带出口”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流量的“大门”。当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或使用在线服务时,数据需要通过运营商的网络连接到其他运营商的服务器,或者连接到国际互联网。这种跨网络的数据交换能力,就是“出口带宽”。如果一家运营商缺乏足够的出口资源,用户的网络体验可能大打折扣,比如访问某些网站时速度变慢,甚至无法连接。

广电为什么没有宽带出口?

历史政策限制

广电最初的角色是广播电视传输,而互联网业务长期由电信运营商主导。2010年前后,国家推动“三网融合”(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融合),允许广电开展宽带业务,但并未赋予其独立的互联网出口资质。这意味着广电的宽带用户若想访问电信或联通的网络资源,必须向这些运营商付费“租用”出口带宽。

表格:三大运营商与广电的宽带出口对比
运营商自有出口带宽占比主要资源来源
中国电信约40%自有骨干网+国际出口
中国联通约30%自有骨干网+国际出口
中国广电不足5%租用电信/联通资源

技术与资金短板

建设宽带出口需要庞大的骨干网络和服务器资源。以中国电信为例,其在全国布局了8个核心节点和31个省级骨干网,而广电的骨干网络规模较小,且分散在各省分公司。广电长期依赖有线电视业务收入,难以像三大运营商那样投入数千亿元升级网络基础设施。

市场竞争格局固化

三大运营商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用户基数大→收入高→网络投资多→用户体验好”的正向循环。截至2023年,中国移动宽带用户数超过2.8亿,而广电的宽带用户仅约5000万。市场份额的悬殊,导致广电在出口资源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

没有出口对用户有什么影响?

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最直观的感受是“用广电宽带访问某些网站特别慢”。例如,如果用户访问的网站服务器托管在中国电信机房,而广电需要向电信购买出口带宽,数据需绕道传输,延迟可能增加20-50毫秒。出口资源不足还会导致高峰期网络拥堵,尤其在晚间的视频播放时段。

广电的破局尝试

与中国移动合作

2021年,广电与中国移动签署协议,共享其700MHz黄金频段5G资源,同时获得移动的出口带宽支持。这一合作让广电宽带用户的部分流量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直达互联网,缓解了出口压力。但依赖其他运营商,也意味着服务质量和定价权受制于人。

申请国际出口资质

2022年,广电向工信部申请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试图建立自主国际出口。若获批,广电将能直接连接海外网络,减少对三大运营商的依赖。该申请涉及国际通信安全审查,目前尚未有明确进展。

未来可能的变化

随着广电拿到5G牌照并推进“全国一网”整合,其网络能力正在提升。例如,广电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试点自建内容分发网络(CDN),将热门影视资源缓存到本地服务器,减少跨网流量消耗。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中,广电参与建设了一批数据中心,未来或可通过分布式计算降低出口需求。

想要彻底解决出口问题,广电仍需突破政策限制、加大技术投入,并找到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毕竟,在三大运营商占据九成市场份额的格局下,单纯依靠价格战已难以吸引用户。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