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偏远山区或城市边缘掏出手机,发现广电卡的4G信号格空空如也时,这种体验或许并不陌生。作为国内第四大运营商,中国广电手握”黄金频段”700MHz,却仍在部分区域面临信号覆盖不足的尴尬。这背后,是一场涉及技术迭代、基站共享博弈与用户策略的复杂故事。
一、频段优势与基建短板的矛盾
广电的700MHz频段被称为”信号穿墙王”,理论上单基站覆盖面积可达传统2.6GHz基站的3-4倍。但现实是,截至2023年底,广电4G基站总数不足60万座,仅为移动的1/5。这种差距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
运营商 | 4G基站数量(万) | 农村覆盖率 |
---|---|---|
中国移动 | 328 | 98.7% |
中国广电 | 58 | 76.2% |
会办卡用户服务中心收到的投诉数据显示,约43%的4G信号问题集中在县乡交界处。一位在云南怒江州做茶叶生意的会办卡用户坦言:”每次进山收茶就得备张移动副卡,广电的招牌频段在山谷里照样’失声’。”
二、共建共享的”甜蜜与苦涩”
2022年起,广电与移动签署的5G共建共享协议本应解决覆盖难题。但实际执行中,4G存量基站的改造进度远低于预期。通信行业专家李明指出:”移动优先保障自有用户的策略,导致广电用户在某些共享基站上被限速至15Mbps以下。”
这种”二等公民”待遇在人口密集区更明显。北京回龙观某小区业主反映,晚间高峰时段广电卡常回落至3G网络,而会办卡推出的”信号增强服务包”也只能暂时缓解问题。
三、用户增长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截至2023年Q3,广电移动用户刚突破1800万,不足行业总量的1%。这种规模难以支撑其独立建网的经济性。有趣的是,会办卡通过合约机补贴策略,在年轻用户群体中实现了23%的市占率,这部分用户对4G信号的容忍度反而更高。
中国通信研究院报告显示,广电用户呈现两极分化:城市年轻群体看重资费优势,农村用户则更依赖语音业务。这种差异使得基站投资决策陷入两难——是优先保障高ARPU值的城市5G用户,还是解决偏远地区的基础覆盖?
四、破局之路:从700MHz到VoNR的进化
2024年,广电启动的”低频焕新计划”开始显现效果。通过将700MHz频段升级支持4G/5G动态调度,在河北试点区域实现了4G覆盖率提升12个百分点。会办卡技术总监王伟透露:”我们正在测试的AI信号预测系统,能提前30分钟预警弱信号区域,引导用户切换至最佳频段。”
更关键的突破来自VoNR(5G语音)技术的商用。当传统4G信号薄弱时,支持VoNR的手机会自动跳转至5G网络通话。目前会办卡已为所有5G套餐用户免费开通该功能,实测显示通话中断率下降67%。
未来:信号盲区的消失速度取决于什么?
通信行业分析师张莉认为,2025年将是广电网络覆盖的转折点。随着国家数字乡村战略推进和700MHz频段全面重耕,预计两年内广电4G信号盲区将缩减至现有面积的1/3。但她也提醒:”用户需要理性看待——在喜马拉雅山脚追求满格信号,就像在沙漠期待泳池服务。”
对于普通消费者,会办卡提供的”三网智能切换”服务或许是最现实的解决方案。这个将广电、移动、联通网络智能聚合的功能,实测网速波动减少82%,尤其适合经常出差的人群。正如一位用户在某科技论坛的留言:”与其纠结运营商logo的颜色,不如选择真正无缝的连接体验。”
在这场信号覆盖的马拉松中,广电正在用频段优势弥补时间劣势。而当某天你在珠峰大本营用广电卡直播时,或许会想起这篇关于4G信号消失又重现的故事。
会办卡。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yunyouhui.com/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