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刷视频、电脑下载文件时,用户最先感知的就是网速快不快、价格划不划算。中国广电和中国联通这两家宽带运营商,在争夺用户这件事上已经贴身肉搏多年。用户数多少直接影响着它们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就像菜市场里摊位越大吆喝声越响,越能吸引人驻足。截至2025年,广电宽带用户约4000万,而联通用户数是其3倍有余,这种差距背后藏着怎样的竞争逻辑?
一、用户基数决定市场地位
广电与联通的用户规模差距,直接体现在三个关键层面。首先是设备采购议价权,联通每年1500万的新增用户规模,能让光纤采购成本比广电低15%-20%^[1][5]^。其次是服务覆盖密度,联通在山东某县城布置的维修站点是广电的5倍,故障响应速度快2小时^[1]^。更重要的是用户生态黏性,联通手机用户办理宽带时能享受月租费七折,这种捆绑策略让续费率高达82%,而广电单宽带用户的续费率仅67%^[5][8]^。
用户规模还影响着技术投入回报。广电2024年铺设的700MHz 5G基站,每座基站需要服务1200个用户才能盈利,而实际用户密度仅达到目标的60%^[2][8]^。反观联通在光纤改造中,每新增百万用户就能降低8%的运维成本,这种规模效应让其在价格战中游刃有余。
二、存量用户的争夺战
广电正在用差异化策略蚕食市场。其推出的「看电视送宽带」套餐,用每月39元的低价吸引中老年群体,在三四线城市用户增长率达到23%^[2][6]^。但低价策略的副作用明显:山东某小区广电用户投诉率是联通的2.3倍,主要集中于晚间视频卡顿问题^[1]^。
联通则采取「以守为攻」策略。针对存量用户推出网龄免费提速,8年老用户可免费升级到500M带宽,这项措施使高端用户流失率降低11%^[5]^。在新增市场,联通2025年推出的「全家享」套餐,包含3张手机卡+宽带+视频会员,比单买便宜40%,直接拉动季度新增用户破百万^[1][7]^。
三、技术迭代改变竞争规则
广电的「全国一网」工程正在改写游戏规则。2025年建成的31个省级核心节点,使跨省访问速度提升70%^[6][8]^。在郑州测试中,广电5G+宽带双网融合下载速率达到1.2Gbps,比单一宽带快3倍^[2]^。但光有速度不够,某视频网站的数据显示,广电用户播放4K视频的缓冲次数比联通多1.8次^[1]^。
联通押注智能组网技术。通过部署AI流量调度系统,能在200毫秒内将直播流量优先传输,这项技术使其在电商大促期间的网络稳定性超越广电35%^[5][7]^。更关键的是万兆光网布局,北京金融街已实现「下单1秒完成」的极速体验,这种标杆场景正在向全国20个城市复制^[7]^。
四、未来战场在客厅之外
家庭用户争夺已进入白热化,两家运营商开始向垂直领域渗透。广电利用有线电视线路优势,在酒店行业宽带市场份额提升至28%,比2020年翻了两番^[6]^。而联通深耕中小企业市场,其「云宽带」产品让小微企业IT成本降低40%,在长三角地区市占率突破51%^[5][7]^。
物联网成为新增长点。广电在智能电表领域的专网连接数已达1200万,但联通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接入设备超过1亿台^[2][7]^。值得关注的是,广电正尝试用5G广播技术传输8K赛事直播,这种内容+宽带的融合模式可能开辟百亿级新市场^[8]^。
这场用户争夺战没有终局。当广电用户数突破5000万时,或将触发宽带资费的新一轮下调;而联通若持续扩大用户规模优势,可能形成事实上的市场主导。但消费者始终是受益者——2025年北京宽带均价已比五年前下降43%,网速却提升了8倍,这就是市场竞争带来的真实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