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多地消费者反映在办理联通5G套餐时遭遇套路。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先斩后奏式推销」「强制升级新卡」「流量虚标」三大类问题上。从各地消协披露的案例来看,这类纠纷呈现单笔金额小(多在100-300元)、涉及用户广、维权成本高的特征。
一、常见套路与真实案例
1. 电话推销暗藏违约金陷阱
2024年11月河北用户接到推销电话,客服承诺「首月9.9元,次月起29.9元,随时可取消」。但实际取消时被要求支付30元违约金,且客服拒绝承认前期承诺。类似案例中,超八成用户反映业务员刻意隐瞒违约金条款。
2. 上门升级实为强制办新卡
杭州某租客遭遇「网络检修人员」上门,以信号升级为由要求提供身份证,暗中办理新号码并收取200元预存话费。更严重的是,有用户发现新卡被开通了长达24个月的合约期,违约需支付总话费30%的赔偿金。
宣传话术 | 实际条款 |
---|---|
「赠送10G流量」 | 需连续使用12个月 |
「不换号升级」 | 强制更换物联网卡 |
「免费体验」 | 到期自动扣费 |
3. 500G流量套餐的猫腻
市面上所谓「月享500G」的联通卡,实测可用流量普遍不足200G。部分卡品实为物联网卡改装,存在速度限制(≤3Mbps)和地域使用限制。2025年3月,阿里云监测到某平台售卖的此类卡片,实际流量消耗速度比正常速率快2.3倍。
二、四大核心真相
① 4G套餐可用5G网络:工信部明确规定,4G用户使用5G手机即可接入5G基站,最高速率可达300Mbps,与基础版5G套餐(500Mbps)差异不大。
② 违约金计算规则:联通现行条款中,合约期套餐违约金=剩余月份×月费×10%。例如办理129元/月的两年合约,使用3个月后取消需支付(24-3)×129×10%=270.9元。
③ 上门服务人员资质:2024年12月杭州案例显示,40%的「联通工作人员」实为代理商外包员工。可通过拨打10010核对工号、要求出示带二维码的电子工牌进行验证。
④ 流量消耗异常原因:部分5G套餐会优先消耗赠送流量包,且定向流量(如视频、音乐)需手动激活。北京消协测试发现,未激活状态下使用相关APP,会产生额外计费流量。
三、消费者自保指南
1. 通话录音:接到推销电话时,明确询问「是否存在违约金」「是否影响原套餐」,并保存录音
2. 四不原则:不上交手机、不告知服务密码、不扫描陌生二维码、不签署电子协议。杭州案例中,77%的受骗者都曾让工作人员操作过手机
3. 流量监控:在手机设置中开启「流量超额断网」功能,安卓/iPhone用户可分别在「数据使用」和「蜂窝网络」中进行设置
截至2025年4月,全国已建立5G套餐争议快速处理通道。遭遇纠纷时,保存业务受理单、通话记录、扣费短信等证据,通过工信部12300官网提交申诉,平均处理周期已缩短至7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