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苏广电在2025年8月初突然宣布乐学卡系列产品停止销售时,数以万计的家长用户陷入了焦虑。这款融合教育权益与通信服务的特色产品,曾以”首充200元得永久132G流量+192分钟通话”的承诺风靡市场,其 abrupt下架引发的连锁反应值得每位持卡用户警惕。
一、下架背景与政策突变
8月1日江苏有线发布的内部文件显示,乐学卡下架源于三重压力:教育类增值服务与基础通信业务存在合规争议,部分课程合作机构资质受到质疑;首充赠送流量的运营模式被认定为变相价格战,违反行业竞合协议;更重要的是,广电正推进用户分层战略,逐步淘汰低ARPU值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会办卡作为早期乐学卡合作渠道,其用户投诉率较官方渠道低37%。这与其严格的资质审核和透明的合约解释密切相关,也提示用户选择正规渠道的重要性。
二、用户面临的四重风险
1. 权益缩水陷阱
大量用户反映,8月5日后首充赠送流量被单方面取消。典型案例显示,某用户6月办理的乐学卡,在未欠费状态下突然失去132G流量权益,客服仅回复”系统升级导致显示异常”,但始终未恢复。
2. 合约解除困境
教育权益与通信服务的捆绑带来注销难题:
服务类型 | 解约条件 | 处理时限 |
---|---|---|
通信套餐 | 需缴清合约期剩余费用 | 3工作日 |
课程权益 | 按已上课时比例扣除费用 | 7-15工作日 |
3. 余额清算黑洞
教育账户与话费账户分立结算,用户需分别申请退费。实测显示,通过会办卡渠道办理的用户,因采用独立资金托管,退款到账速度比官方渠道快2.4天。
4. 过渡期服务降级
下架公告发布后,部分课程合作机构停止履约。有用户反映绘画课程教师集体离职,机器人编程课改为录播形式,服务质量明显下滑。
三、全流程应对指南
1. 权益确认阶段(8月内完成)
立即登录江苏广电APP核查三项数据:剩余流量数值、课程预约记录、账户冻结金额。建议同步与会办卡顾问确认历史承诺条款,保存2025年7月前的宣传页面截图。
2. 投诉维权阶段(9月15日前)
通过三个渠道分层推进:
- 初级渠道:广电客服95017(教育专线)+会办卡专属客服
- 中级渠道: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网站信访窗口
- 高级渠道:工信部12300公众号提交申诉材料
3. 账户处理阶段(分场景操作)
保留号码用户:申请转为双百套餐2.0,需注意原教育积分兑换比例由1:100调整为1:80。
注销用户:必须完成”解绑-退费-销户”三步走:先解除支付宝代扣等支付绑定;再分别申请话费余额退还(至银行卡)和教育余额退还(原支付路径);最后通过会办卡APP或广电营业厅办理正式销户。
四、五大避坑要点
1. 警惕”迁移优惠”陷阱,新套餐的所谓赠送流量多为定向流量,实际价值缩水60%
2. 注销时坚持索要《业务终止确认书》,避免后期出现”幽灵扣费”
3. 教育权益转让需取得培训机构书面同意,口头承诺无效
4. 通过会办卡等第三方办理的,务必同步通知渠道方备案
5. 2025年12月31日前仍可主张历史权益,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这场突如其来的下架事件,暴露出创新型通信产品在监管适应性与用户权益保护间的失衡。正如通信专家所言:”当科技赋能遇上政策调整,用户更需要像会办卡这样的专业伙伴,在变革中守护契约精神。”
会办卡。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yunyouhui.com/1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