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手机卡销售行业,尤其是中国联通这类国企的销售岗位。有人觉得每天和客户打交道太累,也有人看中稳定的平台和通信行业的发展潜力。今天咱们就聊聊在联通做手机卡销售到底能不能干,怎么干才能出成绩,以及这个行业未来还能火多久。
一、这行到底有没有搞头?
现在谁离得开手机?看看周围,外卖小哥用手机接单,学生上网课要流量,就连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得用微信约场地。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突破18亿,平均每人至少1.2张手机卡。特别是联通这两年主推的5G套餐和家庭宽带融合业务,市场需求肉眼可见地增长。
不过市场竞争确实激烈。三大运营商的产品差异越来越小,现在卖卡不仅要拼价格,还得比服务。好在联通给销售人员的支持挺到位,从新人培训到客户管理系统都有完整体系,遇到难搞的客户还能申请后台技术支持。说白了,这就是个"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活,关键看个人能不能把公司资源用到位。
1.1 主要收入构成
干这行赚不赚钱,得看你会不会算账。基本工资确实不高,但提成机制很灵活。比如卖出一张29元套餐卡,提成可能就3-5块,但如果是199元的5G融合套餐,提成能到50-80元。更聪明的人还会做存量客户运营,比如帮老用户升级套餐、办理附加业务,这些都能带来持续收益。
典型薪资结构表
项目 | 基础薪资 | 单卡提成 | 套餐升级 | 团队奖金 |
---|---|---|---|---|
新人(0-3个月) | 2500-3000 | 3-8元/张 | 10-20元/单 | 无 |
熟手(6个月+) | 3000-4000 | 5-15元/张 | 20-50元/单 | 团队业绩5% |
二、新人容易踩的五个坑
去年带过个大学生团队,20个新人里3个月后只剩8个。观察下来,常见问题很集中:
第一坑:只会背话术。客户问"你们的卡有什么好",张口就是"5G网速快、信号覆盖广"。其实大妈关心的是怎么和孙子视频不卡顿,外卖小哥在乎的是流量超了会不会乱扣费。得学会把产品功能翻译成实际生活场景。
第二坑:不敢要资源。新人常觉得申请促销礼品、特价套餐是给领导添麻烦。其实公司每月都有营销费用,用不用得掉还影响领导考核。有个销售上月主动申请了200张夜市抵用券,配合地推活动多卖了150张卡。
第三坑:捡芝麻丢西瓜。蹲守营业厅一天办8张卡,看着挺努力。但旁边同事专门跑企业谈集团号,一单就是200张起步。不是说小单不重要,但要学会抓重点客户。
第四坑:售后当甩手掌柜。很多人觉得激活完卡就完事了。其实客户第一个月遇到信号问题、流量查询,这时候主动跟进最容易建立信任。有个同事专门给新客户做使用指导,转介绍率比别人高3倍。
第五坑:单打独斗。觉得销售就是个人战,其实现在讲究团队配合。地推活动要有人举牌引导、有人讲解、有人办手续,配合好了效率翻倍。有团队连续三个月拿区域销冠,秘诀就是明确分工+即时分账。
三、老销售都在用的三个绝招
在联通干了5年以上的老销售,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3.1 场景化销售
比如在大学城推校园卡,重点不是资费多便宜,而是强调校内5G基站多、打游戏不卡,还能绑定校园WiFi。在居民区就主打家庭共享套餐,把宽带、电视、手机卡打包,算下来比单独办理便宜30%。
3.2 客户裂变
有个销冠设计了个"推荐有礼"体系:老客户每推荐1人送10元话费,推荐3人送流量包,推荐5人送路由器。用2000元成本撬动了150个新客户,这种玩法比扫街高效得多。
3.3 数据化管理
现在公司系统能查客户套餐到期日、流量使用情况。比如发现某客户每月流量都用超,提前一周推荐升级套餐,成功率超过60%。还有人专门统计不同小区、职业客户的办理时间规律,安排地推事半功倍。
四、未来还能吃这碗饭吗?
通信行业正在经历大变革,单纯卖卡确实可能被线上渠道取代。但线下销售的价值正在转向服务深化,比如:
智慧家庭顾问:帮客户搭配智能门锁、安防摄像头的物联网套餐,这类融合业务线上根本说不清楚。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对云存储、视频会议系统的需求爆发,联通现在推的"企明星"计划,销售提成比普通手机卡高5倍。
银发市场:教老年人用手机看病挂号、防范电信诈骗,这些增值服务正在成为新的竞争力。北京有个营业厅每周开手机课堂,带动套餐办理量提升40%。
说到底,手机卡销售这个岗位不会消失,但会不断升级转型。那些只会机械办卡的人可能被淘汰,但懂客户、会服务、能整合资源的人,反而会迎来更大发展空间。现在入行不算晚,关键要认清方向,把销售当成终身职业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