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为何不推出低月租卡套餐?消费者的期待何时能满足?

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发现,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在低月租套餐市场的存在感似乎越来越弱。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时不时推出的“9元保号套餐”或“19元基础套餐”,联通在这类产品上的动作明显保守。这背后到底藏

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发现,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在低月租套餐市场的存在感似乎越来越弱。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时不时推出的“9元保号套餐”或“19元基础套餐”,联通在这类产品上的动作明显保守。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行业秘密?消费者的“低价期待”真的能被满足吗?

联通为何不推出低月租卡套餐?消费者的期待何时能满足?

一、低月租套餐的生意经

要理解联通的选择,得先算明白低月租套餐的经济账。以某运营商19元套餐为例,包含3GB流量和100分钟通话,按现行网间结算标准计算:

成本项单价月均成本
基站维护0.8元/GB2.4元
通话结算0.06元/分钟6元
渠道佣金套餐价20%3.8元

这张简表透露出关键信息:19元套餐的刚性成本就超过12元,算上人工、系统运维等隐性成本,利润率可能不足3%。对于用户规模已达3.2亿的联通来说,新增低价值用户带来的边际效益确实有限。

二、联通的战略抉择

1. 用户结构之困

截至2023年底,联通移动用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为44.5元,在三大运营商中垫底。但仔细分析用户构成会发现,其2I2C(互联网合作卡)用户占比高达37%,这类用户普遍ARPU低于30元。若继续加码低价套餐,可能陷入“增量不增收”的恶性循环。

2. 5G投资压力

联通在5G基站建设上投入已超过650亿元,但5G用户渗透率仅为62%。与移动、电信相比,其5G网络覆盖仍存在城乡差距。这种情况下,资源必然向高ARPU的5G套餐倾斜。据内部数据显示,5G套餐用户月均消费达78元,是普通用户的1.75倍。

3. 存量经营逻辑

在2023年财报沟通会上,联通管理层明确表示“要从规模经营转向价值经营”。具体策略包括:将低端用户迁移至融合套餐(绑定宽带、IPTV等),通过增值服务提升用户价值。例如,29元套餐绑定10元/月的视频会员后,ARPU直接提升34%。

三、消费者期待的破局点

虽然短期难见“地板价”套餐,但市场正在酝酿新变化:

政策层面:

工信部《关于2024年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基础套餐费用透明化”,要求运营商在2024年底前清理隐藏消费。这可能倒逼运营商推出更简洁的资费方案。

技术突破:

5G-A(5G Advanced)技术的商用将降低单位流量成本。测试数据显示,5G-A的频谱效率比现有5G提升3倍,这意味着未来流量资费有20%-30%的下降空间。

市场竞争:

虚拟运营商(如小米移动、阿里通信)在2023年新增用户中占比已达15%。这些灵活的市场参与者可能通过差异化服务,迫使传统运营商调整策略。例如,部分虚商推出的“按天计费”模式,已吸引大量低流量用户。

四、消费者的现实选择

对于急需低月租套餐的用户,目前仍有替代方案:

1. 办理8元保号套餐(需通过客服渠道申请)
2. 选择虚拟运营商的无忧卡产品(月费5-15元)
3. 参与运营商存费送费活动(相当于变相降低月租)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3月起,北京、广州等地开始试点“运营商携号转套餐”服务。这意味着用户无需换号就能跨品牌选择套餐,可能成为打破现状的关键变量。

五、未来的可能走向

行业分析师普遍预测,到2025年可能出现转折点:

• 5G网络折旧周期完成,运营成本下降20%以上
• eSIM技术普及降低用户转换成本
• 物联网发展改变流量计费模式

这些变化叠加,可能促使联通等运营商在维持中高端市场的重新设计更有竞争力的入门级产品。但在此之前,消费者或许还需保持耐心,用脚投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