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的手机卡业务诞生于中国通信行业破除垄断的关键时期。1994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这家由电子工业部、电力部等15家单位共同组建的企业,肩负着打破邮电部独家经营的历史使命。成立初期仅有13.4亿元股本金,却要挑战当时占据95%市场份额的行业巨头。
一、130号段开创者(1995-2001)
1995年7月19日,中国联通在成立一周年之际,正式推出130号段的GSM数字移动电话服务,首批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四大城市。这标志着中国消费者首次拥有移动通信的自主选择权,手机号码从此告别9位数的模拟时代,开启了以"13"开头的10位数字时代。
在1995-1999年间,联通采取"中中外"合作模式,与11个国家30多家电信企业共同投资网络建设。这种特殊融资方式虽然解决了初期资金缺口,但也导致公司股权结构混乱。直到2000年6月通过香港上市融资56.5亿美元,才以138亿元代价完成"中中外"项目清理。
时间节点 | 关键事件 |
---|---|
1995.07 | 130号段正式放号 |
1999.04 | 接管电信长城CDMA网络 |
2000.06 | 香港、纽约、上海三地上市 |
二、双网并行战略(2002-2008)
2002年1月8日,联通投入240亿元建成全球最大CDMA网络,133号段正式投入商用。这是中国首次出现GSM与CDMA双制式并存的局面,用户可选套餐从单一资费拓展为细分市场的差异化服务。至2004年,联通GSM用户突破1亿,CDMA用户达2700万,成为全球第二大CDMA运营商。
双网运营期间,联通推出"世界风"双模手机,实现GSM/CDMA网络自由切换。但这种"左右互搏"的策略也导致资源分散,2005-2007年净利润出现剧烈波动,最高年增长46%,最低暴跌74%。
三、重组后的新生(2008-2015)
2008年电信重组中,联通将CDMA网络作价1100亿元转让给中国电信,同时合并中国网通获得固网资源。2009年1月7日获得WCDMA制式的3G牌照后,推出186号段,其下行21Mbps的网速远超竞争对手,吸引大批高端用户。
这一时期联通首创"合约机"模式,通过iPhone等明星终端绑定发展用户。2013年12月4日获得TD-LTE牌照后,在原有3G基站上升级建设4G网络,完成从"跟随者"到"创新者"的转变。
四、混改与5G时代(2016至今)
2017年8月启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腾讯、百度等战略投资者,推出"腾讯王卡"等互联网定制套餐,首年新增用户4000万。2019年6月6日获得5G商用牌照后,率先在50城市建设NSA/SA双模网络。
截至2025年,联通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虚拟化网络,其手机卡业务涵盖从基础通信到物联网、云服务的全场景应用。130、131等经典号段仍在继续放号,见证着这个打破垄断的破局者成长为数字经济主力军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