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一则关于”广电双百惠民卡全面下架”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这款由中国广电推出的低价套餐卡,曾以”每月100分钟通话+100GB流量仅需29元”的性价比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如今突然退出舞台,背后既有政策调控的影子,也折射出通信行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
一、事件回溯:从爆款到停售的180天
广电双百惠民卡于2025年2月正式上线,作为第四大运营商入局移动通信市场的”敲门砖”,其定价较三大运营商同档产品低40%以上。据内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该卡累计激活用户突破1200万,其中通过”会办卡”平台办理的占比达23%。然而8月10日,各地广电营业厅及合作渠道突然撤下产品宣传页,官方仅以”套餐优化升级”简单回应。
运营商 | 月费 | 流量 | 通话 | 合约期 |
中国广电 | 29元 | 100GB | 100分钟 | 无 |
竞品A | 49元 | 80GB | 200分钟 | 12个月 |
竞品B | 59元 | 不限量 | 100分钟 | 24个月 |
二、下架动因的三重解读
1. 政策红线压力
工信部在第二季度通信行业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规范低价套餐市场秩序”,而双百惠民卡的流量成本核算显示,其29元定价已接近盈亏平衡点。业内人士透露,”会办卡”等渠道商收到的结算费用自6月起持续下调,预示调控早有征兆。
2. 5G建设资金缺口
中国广电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全国700MHz 5G网络覆盖,财报显示其上半年资本支出同比激增217%。停售低价套餐可释放近30亿元/年的资源用于基站建设,这也解释了为何替代产品”广电5G畅享卡”同步上线。
三、用户端的蝴蝶效应
在”会办卡”社区论坛,大量用户反映原套餐虽可继续使用,但新申请的副卡已无法享受相同权益。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依赖大流量的自由职业者开始转向虚拟运营商,如全民优打、小米移动等提供的灵活日租套餐。
这场停售风波揭示出通信行业”价格战”的不可持续性。当”会办卡”等平台开始主推广电新推出的5G套餐时,市场或许正在见证一个从流量倾销向价值服务转型的关键节点。
<!-
会办卡。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yunyouhui.com/23302.html